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自治 > 心语关爱 > 正文

疫情期间,让我帮你排忧解虑 重庆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志愿服务为市民筑起心理防护墙

发布日期:2020-03-25 10:38 来源:重庆日报

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隔离人员心理压力大、部分群众对疫情认识有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群人倾听着来自大众的焦虑、恐慌、抑郁等情绪,用专业为市民筑起无形的心理防护墙。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12.3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发布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310多篇,网络点击量1140多万人次。

为医护人员提振士气

“您好!我是‘志林哥哥’,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这是自1月24日以来,沙坪坝区侨青会秘书长、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专家陈志林每天重复的开场白。这句话既是陈志林的自我介绍,也是他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求助者心理干预的第一步。

“喂,是志林哥哥吗?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一天凌晨两点,陈志林接通电话,那头传来隐忍的哽咽声。

陈志林凭借经验判断她“憋很久,忍不住了”。

经过一番长谈,陈志林了解到,求助者胡晓(化名)是沙坪坝区的一名防疫一线护士。

一方面,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职责所在,她想主动请缨冲锋陷阵;一方面病毒无情,“假如我被感染了,我的家人怎么办?”

在使命、担忧的交织中,她彻夜难眠,终于拨通了“志林哥哥”的热线。

“人生有取舍,作为护士,你有冲锋上前的勇气,我为你点赞。”在引导胡晓进行一番情绪宣泄之后,陈志林对胡晓进行正面鼓励。

3天后,陈志林又接到胡晓的来电,“我进隔离病房了!一身‘装备’有点重,但心里轻松了。”

在这场全面战“疫”中,类似陈志林这样有专业背景的一支支心理辅导队伍在重庆迅速成立。40个由专业人员组织的志愿团队,适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开展心理援助,帮助他们提高调适情绪的能力。9287名志愿者为6927个一线医护人员家庭提供照顾老人、辅导学业等服务,解决医护人员后顾之忧。

为市民排忧解虑

“我隔离结束了,没被感染。但是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想到这事儿老感觉呼吸困难,人就发热。我是不是得病了啊?”近日,一位曾有密切接触史的老人在电话里问渝北区龙山街道心理援助咨询师。

接线的心理咨询师引导、稳定其情绪,确定她身体没有问题,但老人又有新的烦恼:“我老是觉得他们有意在疏远我。”经询问,得知老人口中的“他们”是她的家人。

征得老人及其家人同意,咨询师给这一家人做了一次线上团体“真实表达”,引导他们真实表达疫情情绪和老人被隔离期间的感受。

“妈,你误会了,我不让你做饭,是因为担心你的身体,没想到你却以为怕被你传染!”老人的女儿哭笑不得地说道。

在这次50分钟的线上表达中,一家人坦诚交流,老人终于破涕为笑:“原来一切都是我自己在疏远他们,瞎担心!”

“‘疑病症’‘焦虑症’‘危机干预’,如果没有这次疫情,这些拗口的词语,可能一辈子都跟群里的居民联系不上。”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九怡社区心理疏导小组龚渝认为,这些症状正是心理咨询志愿者需要帮助居民攻克的难题。

疫情中,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社会组织、高校等人才资源优势,发动124个志愿服务组织、2170多名志愿者,开通咨询热线196个、咨询微信23个、咨询QQ号17个,向确诊患者、隔离人员、普通民众等提供全天候心理咨询,及时解决群众心中的疑惑,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温暖陪伴未成年人

“不是放假了吗,怎么不能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阿姨,我是高三复读生,现在延期开学,我心里好慌,压力太大了”……倾听、共情、引导积极情绪,这是重庆市南岸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日前进行线上咨询的片段。

沙坪坝区创作汇编《沙坪坝区抗“疫”心理自助小手册(通用版)》,从“增强自我防护、关爱自己、认知调节”等方面,具体指导学生、家长在家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民心佳园小学是重庆第一所公租房小区配套学校,在两江新区教育局指导下,学校开发了一套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涵盖“身心调节”“生活调整”“学习适应”“关系互动”等篇章在内的12个课时,以缓解学生和家长因宅家抗疫可能产生的紧张、烦躁、恐惧等情绪。

忠县东溪镇专门摸排了在疫情期间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给他们每人安排一位“爱心妈妈”,经常和他们通电话、连视频,关注他们的线上学习和心理健康。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组织了60家心理健康辅导机构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网络平台推出儿童青少年疫情防控心理健康辅导系列微讲座15集,开展“巴渝好少年 防疫小先锋”青少年居家防疫展示活动,确保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记者 张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