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塑魂 > 新闻速览 > 正文

大渡口区博物馆让“老物件” 讲好“新故事”

发布日期:2024-04-01 18:03

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愿意主动走进博物馆这所“大学校”。如何让“博物馆热”留下持久的温度?在博物馆里体验文化年,沉浸式VR观展与文物“亲密接触”,欣赏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区博物馆不断推陈出新,通过丰富展出形式、打造文创产品、让科技赋能等,让“老物件”讲好“新故事”,2023年以来,区博物馆已接待游客112570人次。

推陈出新

丰富展出形式

“在博物馆,通过一件件展品,游客们可以了解历史故事,惊叹那璀璨夺目的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就在这样的亲历感受中得到提升。”3月28日,区博物馆宣教部负责人李玉婷向记者介绍,为给观众提供更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区博物馆对馆内基本展陈布展的内容、形式启动了近年来较大规模的一次局部改陈。

目前,馆藏文物共计2000余件(套),馆内陈列文物200余件(套),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展品包括化石、陶器、铜器等多个类别。“我们新增了100余件展品,并且将一些长期深藏的重要文物在改陈中也首次公开展出。”李玉婷说。

“去博物馆已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更多的是源于对历史知识和优秀文化的情感共鸣,想借此找到文化传承的‘纽带’。”正在区博物馆浏览的游客陆女士是一名小学老师,她更看重博物馆的社教功能,多次带领学生来区博物馆参加研学活动。

“艺织独绣”大渡口区博物馆藏品刺绣展点燃新春文旅“烟火气”;“文物我来讲,强国伴我行”第四届暑期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渡博寻宝”研学活动开启孩子们独特假期之旅……近年来,区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开展社会教育活动100场,受众4万余人。其中,举办专题讲座16场,主题研学活动10场,流动博物馆巡展30场,依托传统节日、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开展活动20场。

增添活力

打造文创产品

近日,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游客卢晓晓来到区博物馆领取了免费的集章册,开启了她的博物馆盖章“打卡”之旅,她觉得,盖章与集邮一样让人上瘾,是最有性价比的旅游纪念品,也是现在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旅游打卡形式。“在我看来,旅行途中能收集盖章册,盖下对应的景点印章,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卢晓晓说,博物馆内集章不仅让观众的文史之旅多了一种乐趣,更是“解锁”博物馆文化、对话历史的新方式。

除了推出免费集章册,去年以来,区博物馆依托《“古瓷童趣”——川渝古代婴戏纹瓷器特展》《“艺织独绣”大渡口区博物馆藏品刺绣展》等主题展览,精心设计实用性强的文创产品,共开发“吉祥五瑞”“喜上眉梢”“遇见非遗”“花好月圆”“好久不见”“古瓷新生”7个系列17个种类文创产品,把游客们的观展热度转化为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动力。

“从非遗大漆手串、非遗簪花到德化白瓷花口高足茶具套组,各种设计精巧的文博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连接起来,利用艺术美感与实用功能巧妙结合,成为我们吸引观众、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的“破圈之钥”,也成为文物的有力‘代言人’。”李玉婷介绍。

科技赋能

让文物“活起来”

带上VR眼镜,手持手柄,游客便可以瞬间“穿越”旧石器时代,挑选形状接近手斧的石头,经过钻孔、打磨凹槽等工序,体验远古先民制作手斧等工具的过程。AR、VR体验装置复现古代场景,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时空……区博物馆以全新的展陈方式,为游客带来更加直观和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据了解,区博物馆推出文物高清三维数字化扫描复原、虚拟现实展示技术VR体验系统,让文物信息得以情景化和可视化呈现。“即使是微小如拇指的玉器,在视频中也可以实现360度自由旋转,纹饰清晰可见。”李玉婷说,只需点击屏幕,便可拆解、旋转,360°欣赏文物们的魅力。

在馆内远古家园展区旁,摆放着一台人类进化史互动演示系统,游客通过互动触控的方式就可以全面呈现人类进化过程。“既有简单易懂的动画视频又有图片和文字,小朋友们还可以通过文物拼图、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游客薛女士经常带孩子来区博物馆学习历史知识。

此外,区博物馆还搭建数字化展示平台,率先在全市开展“云上博物馆”建设。目前“云上博物馆”已推出线上展览18个,线上VR展8个,实现观众多渠道线上观展,同时,还推出智慧导览小程序,为观众提供语音导览、文物赏析、互动体验等服务,实现观众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云观展”。

接下来,区博物馆还将结合我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特色主题研学路线,将馆藏文物展览与历史文化教学结合起来,继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博物馆成为公众教育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