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元宵佳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故称“元宵”。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历史悠久。
元宵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时至今日,在不同地区也被赋予了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活动和意义。为此,本报记者从元宵节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传统美食等方面进行介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享元宵喜乐。
元宵节是什么?
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
“闹”,是元宵节主题,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传统民俗活动,舞龙灯、踩高跷、划旱船等传统民俗表演,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元宵节,已是中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有密切关系;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在海外华人聚居区也备受重视。2008年6月,元宵节这一中国民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宵节有哪些风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很美味。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踩高跷
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舞狮子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游龙灯
两千多年的龙灯史,演绎着世世代代龙的传人积累的耍龙灯技巧,孕育着一代代舞龙人。每到春节元宵节时,龙灯在广场上狂舞,气势十分壮观。
迎紫姑
紫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放烟花
元宵节放烟花是一个习俗,其寓意是为了庆祝团圆,为了和和美美。
扭秧歌
扭秧歌一般是很多北方人在各种节日举办的活动。扭秧歌的人一般穿着鲜艳的民俗衣服,跟着音乐,身子有节奏地扭动起来。
打太平鼓
打太平鼓也是很多地方用来庆祝各种节日的活动之一。打太平鼓也是一种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元宵节怎么吃?
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节煮食浮圆子寓意着月圆人圆、幸福美满。“元宵”和“汤圆”外形相似,但制作方法不同、口感也略有差异。
“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多称为“汤圆”。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一个是用干粉,一个是用湿粉。二者在馅料上也有些不同,元宵多为甜馅,汤圆则甜、咸、荤、素馅。甜馅有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馅有猪肉馅。素馅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寓意。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散文鉴赏
元宵节是春天的开篇
□张宏宇
元宵节,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节日,总是与春天的到来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一个庆祝的时刻,更是新一年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过完元宵就是春,一切都在新的春天中重新开始。
夜晚来临,元宵的灯光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风景,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人们手捧灯笼,欢声笑语,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受着春天的脚步,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元宵之夜,满城灯笼。红红的灯笼,给静谧的城市带来了别样的生机。每一个灯笼都散发着温暖的色彩,映照出温馨幸福团圆的时光。红色的灯笼,也映红了每一株柳树的心事,春风轻拂,柳枝摇曳,满树翠挂。那些柳树仿佛在默默地聆听着元宵节的欢声笑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期待着新一年的繁荣。
一盏盏花灯照耀下的大地,新的春天如约而至。花团锦簇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她带来了生机、希望以及新的开始。醉人的花事正在上演,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元宵节是一缕温煦的风,她轻轻地吹过我们的脸庞,揭开了春天的篇章。
翻开春的篇章,我们回顾过去的一年,有得有失。无论是成功的事业,还是失落的挫折,都是我们人生旅程的一部分。每一次经历,无论好坏,都是我们成长的阶梯,都是我们智慧的源泉。元宵节是春天的开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为可盼。
元宵香浓传家风
□王国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还没见过元宵是啥样。我对元宵的概念,来源于一首歌:“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听别人说,汤圆就是元宵,圆圆的,白白的,味道甜甜的。不仅是我,大部分北方的乡下人都没吃过元宵。
那年,父亲买回家一些元宵。终于见到元宵了,哥哥急切地对母亲说:“妈,赶紧煮熟了尝尝!”母亲正要去煮元宵,父亲拦住她说:“别急,一会儿把爸妈还有老二、老三一家叫过来,咱一大家子一起吃元宵!”这是我们家族的习惯,谁家有什么好东西,从来不会独享,必定要拿出来分享。
元宵很快煮出来了,母亲先给祖父和祖母盛上。然后给每人盛了一碗,那淡淡的香甜味道非常诱人。大人们舍不得吃,要让给孩子,孩子们坚决推辞,一定要大人也尝尝。每人两个元宵,一家人就这样吃了起来。现在想来,那个场面很滑稽,但是很温情。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仪式感,把两个元宵吃出大餐的感觉。
我们的家风,就是这样有些刻意地传承下去的。如今,大家庭开枝散叶,已经有三十多口人,但还保留着过年齐聚的习惯,为的就是体验这种有福同享的气氛。生活中,我们不仅有福同享,还做到了有难大家分担,相互帮衬,我们的日子都过得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