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了解校史
学生参与技能比拼
走进重庆市旅游学校,绿植星罗棋布,建筑熠熠生辉,草木传情,墙壁言理,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近年来,重庆市旅游学校以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持续开展各种系列主题活动,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明创建的力量,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内徐徐绽放。
善美文化
创育人新格局
学生文明有礼,老师德才兼备,校园整洁有序。近年来,重庆市旅游学校积极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围绕文明校园创建要求,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三结合”育人合力。
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学校本着“自信自立、向善向美”办学理念,以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主线,实施“文化三进”,营造“善美文化”主题育人环境,开辟文化育人路径,拓展“善美文化”育人平台课程,搭建文化育人活动载体,打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场化育人通道,形成“职场化、全域化、全过程、全方位”文化育人新格局。学校秉持“心有静、行有度、学有长”,实施“四注重、四联动、四提升”文化育人行动。坚持以生为本,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构建“双融双轨153”文化育人模式;同时,以德为先,创建文化育人与“五育”逻辑理路。
伴着文明之风,重庆市旅游学校喜讯频传。学校教学成果荣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一等奖;师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共获奖68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7项;参加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共获奖258项,其中一等奖92项;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
多彩活动
引领文明风尚
在重庆市旅游学校,从校门到校园内,再到教室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文等内容的公益广告、展示板随处可见;
举办“最美家书”“中国节”等特色主题活动,开展“十项文明行为我在做”活动、“红色故事发声人”主题微宣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爱心暖城 冬梅行动”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开发《尚德》等校本课程,将职业品德融入专业课程,推进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劳模精神教育等,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技之长且有大爱大德大情怀之人……
自文明校园创建以来,重庆市旅游学校着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坚持德育工作与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创优环境、搭建平台,拓宽师生思想认识和文化视野,打造符合新时代特色的学校文明创建、文化普及阵地。努力把学校打造成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及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同时,学校增设了很多文化宣传阵地,校园环境变得美观整洁,课堂纪律得到明显改善……文明校园创建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强文明礼仪岗、文明就餐监督岗、文明班级评比、学生社团活动等阵地建设,使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强化师德
坚守育人担当
前段时间,重庆市旅游学校举行了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教师们分享了工作当中的感悟和喜悦,讲述了三尺讲台的坚守和初心,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诠释了师德师风的精神内涵,充分展示了教师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学校设立师德考核评价机制,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同时,学校还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目标,分类分层开展“大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工匠之师”“文明之师”,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学校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涂建川老师作为青年技能人才成功评选为重庆市第六届青联委员会委员;易丹老师被评为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樊晓驰老师获批立项区级艺体品牌樊晓驰舞蹈工作室;刘志松、陈红老师被评为大渡口区“最美女园丁”……2021年至今,学校教师荣获大渡口区优秀教师18人、优秀教育工作者9人、优秀班主任11人、义渡好老师2人、红烛奖3人。
文明校园创建深入人心。教师乐业、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社会认同,乘着文明校园创建的东风,重庆市旅游学校的办学声誉稳步提高,正逐渐驶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文明花开校园外
志愿服务
绽放文明之花
前段时间,重庆市旅游学校善美青年志愿者走进春晖路街道翠华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文明新风、森林防火、燃气安全等宣传,关心慰问社区孤寡老人。
“一定要注意家庭用火用气安全,记得随手关火。”“垃圾分类请按照标识,规范投入垃圾桶。”……活动中,志愿者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热情回应、耐心解释居民们的提问,充分展现了良好的善美青年志愿者形象。
志愿者们还一起来到社区孤寡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读最近的新闻,帮助老人做清洁卫生。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有机会还会参加更多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们说道。
校长说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重庆市旅游学校校长 赵斗禄
创建文明校园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从青少年抓起的基础工程。学校要进步与发展,需要一种清澈的精神、一种昂扬的正气、一种硬朗的作风、一种拼搏的行动。
在创建文明校园工作中,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培根铸魂,筑文明之基,打造育人优质环境,推进“文明之师”培养培育,持续发挥学校作为市级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劳动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作用,积极为区域的职业培训、技能提升、职业体验和职业启蒙等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