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塑魂 > 新闻速览 > 正文

么周力:做好群众心灵的“摆渡者”

发布日期:2023-06-28 11:31
摘要:么周力:做好群众心灵的“摆渡者”

记者 张涵菓

  实 习 生 王子雯 文/图

  199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么周力毅然参军入伍,开启了她长达17年的军旅生涯。2014年,团职军官退役的她选择自主就业,怀着对心理学浓厚的兴趣,么周力在2017年成为“希望热线”的一名接线员,开始了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服务工作。

  “姐姐,马上就要出高考成绩了,我每天都特别焦虑,睡不着觉。”“最近工作压力大,家人也不理解,我应该怎么办?”……“希望热线”24小时开通,每晚11点到次日凌晨5点是热线接听高峰期,么周力和志愿者们用心倾听诉求、与求助者共情、引导负面情绪排解。

  由于热线服务工作的特殊性,熬夜成了么周力的家常便饭。长期值夜班和用眼过度使么周力的眼睛先后2次严重出血,其中一只眼睛曾一度接近失明,在医生强烈建议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她卧床休息半个月后,返回工作岗位,用一只眼睛视物,继续奋斗在心理咨询服务的一线岗位。

  么周力最终成为了一名成熟的心理疏导志愿者,当上了“希望热线”重庆区域的负责人。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她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投入到心理咨询服务中。在长达3100小时的值守时间里,开展心理疏导180余次、心理危机干预60余次、排除心理问题300余个,开展线下危机干预10余次,惠及2.1万名群众。

  “情绪往往是压倒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我的职责就是做好群众心灵的‘摆渡者’。”么周力退役十余载,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军人的初心,2022年,她组织构建了一个专门为退役军人心理健康服务的组织——大渡口区迎春花退役军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不仅为退役军人提供“迎春花”热线服务,还定期走访,掌握优抚对象基本情况,为优抚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4月,么周力带领“迎春花”志愿者团队走访了偏瘫在床的一名老兵。“他虽然瘫痪在床,但是特别健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么周力笑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了专项关爱基金,让“迎春花”得以从物质和心理两方面入手,切实帮助像这名老兵一样的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

  为打通群众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么周力带领自己的志愿者团队在八桥镇半岛逸景公租房片区设立了社区心理咨询服务室;逐渐摸索出“专业培训+阵地打造”的心理疏导服务体系,指导大渡口区各村社打造“阳光心语室”20余个;派驻志愿者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课活动30余场、培训心理健康核心知识10余次……多年来,么周力全身心倾注在心理志愿服务事业上,一根小小的电话线搭起了群众心理健康的“桥梁”。除了线上疏导,么周力现在还带着团队一起,到社区、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用心理剧、讲座、沙龙等方式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

  么周力说,作为一名军人,为国为民是她的责任;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她的使命,帮助群众、退役军人、青少年拔除心里的“杂草”,她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