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润梅)6月21日,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力运转;装配车间,流水线有序运行,一件件产品源源不断生产下线;成品车间,一批汽摩齿轮正在打包装箱,即将发往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大渡口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明确以智能化转型为主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快推动制造业迭代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区战新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稳居全市领先水平。全区工业经济规模自重钢搬迁后首次超越历史峰值,达到385亿元。
“一企一策”定方案
今年以来,秋田齿轮订单源源不断,公司所有生产线开足马力,全力应对旺盛的订单需求。秋田齿轮是一家老牌企业,从加工摩托车普通齿轮起家,现已成为中国中小模数齿轮的重要生产基地,客户包括德国宝马、日本本田等,全球每5辆摩托车就有一辆装有秋田齿轮的产品。
“以外磨工序为例,以前1人仅可操作1-2台机床。实施智能化改造后,通过智能机械手下料打磨,实现了多序连线,一人可同时操作6-8台,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当前,秋田齿轮正在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一方面,加快各工序智能机械手、自动联线设备的集成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推进机器换人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企业IMES系统建设,并加快实现ERP、PLM、OA等所有系统的深度集成。最终实现以数字化、自动化的装备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
“作为大渡口老牌传统企业,我们之所以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区相关部门单位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秋田齿轮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区明确以智能化转型为主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通过多维培育、诊断评估、专家入企等措施,“一企一策”制定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方案,有效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秋田齿轮便是受益企业之一,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区经济信息委等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入企调研、开展诊断评估,为其量身定制转型升级方案,有效助推了企业实施自动化设备升级和智能改造。(下转2版) (上接1版)
“最近,区经济信息委再次走进公司,开展智能制造‘回头看’评估诊断,为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更大成效‘把脉开方’,提供了详尽的诊断报告和合理化建议,对帮助我们持续深入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秋田齿轮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公司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将启动新市场、新技术、新秋田“三新战略”,力争在下一个5至10年“再造”一个秋田齿轮,即实现公司产值翻番。
产业发展加“数”跑
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智能改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激活发展新动力……在我区像秋田齿轮这样,通过智能改造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企业还有很多。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深入推进,大渡口工业产业正逐步由“制造”向“智造”迭代,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国际复材是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转型发展中也曾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区经济信息委帮助企业了解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专门为其制定传统工艺智能改造方案,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目前已经建成数字化车间。企业用工人数减少1/3,人均产能却提高1.2倍,质量效益均得到了提升。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老工业基地,大渡口承担着艰巨而复杂的转型任务。近年来,我区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取得较好成效。因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2020-2022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2022年6月被国务院纳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扬激励。2022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7.5%。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区通过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专项行动,逐步提高企业数字化装备普及率,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1个,鼓励海康威视、国际复材、秋田齿轮等重点企业开展示范建设,累计建成市级智能工厂3家、市级数字化车间13个,8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建桥园区获评中国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区聚力培育大数据智能化等五大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市级绿色工厂1家。海康威视-重庆海康威视智能视频终端智能工厂、国际复合-新材料产业“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示范项目入选重庆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项目。
聚势赋能“融”活力
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注入了新动能。近年来,我区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深度融合,涌现出一大批因转型升级而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企业。
在区相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重庆精耕等5家企业入选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资源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还助力重庆精耕入选了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培育专项行动企业之一,全市仅有5家。
在区经济信息委的牵线搭桥下,重庆精耕成功与辖区太仓科技等企业开展了智能化改造项目业务合作。改造后,企业效率提升明显,重点企业的数字化装备普及率超过90%,ERP、MES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生产效率提升区间在20%-30%,产品不良率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能源利用率提升在10%以上。
“我们积极整合多方资源,通过财政性资金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升发展质效。”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市级专项资金约1亿元,支持辖区企业实施数字化装备普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等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累计使用区级财政资金1500余万元,对辖区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项目给予支持;累计撬动市场主体投资近35亿元。
在加快平台建设方面,我区先后建成国家、市级众创空间及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孵化平台14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各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有效推动创新资源在区聚集、高效流通。截至目前,全区共计培育科技型企业46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认定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
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区将坚持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引领,以“科创+产业”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质重庆高新区建桥工业园建设,加快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着力提升全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精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链一网一平台”产业新生态。聚焦企业、聚焦链条、聚焦园区、聚焦赋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