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总医院实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效果图
区公立三甲医院效果图
(记者:师瑶)健康,向来与幸福相连;医疗,历来与民生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为推动全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区实施多项举措,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2023年,我区医疗服务迎来“井喷式”扩容升级,重钢总医院成功晋级三级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一期即将开诊、区公立三甲医院一期预计年底建成投用。一年间扩容如此多优质医疗资源,犹如一幅“健康蓝图”春风展卷,描绘出大渡口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区域医疗水平有力提升的美好未来,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重钢总医院
晋级我区首家三级医院
重钢总医院建于1938年,经过85年厚德精医的积淀,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口碑,更成为大渡口国企办医的代表,全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
重钢总医院现有编制床位800张,开设有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耳鼻咽喉科、儿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等26个临床科室,另有医技科室11个,门诊部3个,直管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门诊科室7个,养老院1个。2022年,医院年门诊68万余人次,年出院3.1万余人次,年手术近8千台次。
多年来,重钢总医院围绕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2018年,医院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心血管内科获批成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成为我区首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022年医院6个科室获批大渡口区“一院一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成为区内特色专科最多的医院。截至目前,医院共有区级特色专科8个、区级质控中心12个。
近年来,重钢总医院狠抓数字化发展,实现软件平台化、服务智能化、数字业务一体化。实施数据集成平台、DRGs系统等项目,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达到三级。构建微信智慧医疗服务,打通线上就诊流程,提供“挂、缴、查”和图文咨询、诊后随访管理、健康体检管理等服务,向患者提供“一体化”便民服务的系列举措。2023年3月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具备线上、线下、诊前、诊后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条件。耗资百万引入智能病案数字化扫描系统,实现了病案数字化的资源共享。
日前,重钢总医院已通过重庆市卫健委评审,顺利晋级,成为我区首家三级医院,为全区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推进成渝双城康复医疗服务发展
即将开诊试运行的重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坐落于美丽的大渡口滨江湾区,总占地面积约3.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1亿,编制床位650张,分两期逐步开放。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4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80张,停车位254个。为让残障人士就医更便捷,院区还专门开通了无障碍通道和39个无障碍停车位。
据介绍,试运营期间,院区门诊在开设急诊科、外科、儿科、儿童康复科、康复医学科等20个科室的基础上,拟在医院现有专科特色优势上重点打造儿童康复、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脊柱健康管理等,为群众提供特色医疗康复服务,为各系统疾病提供临床治疗—康复一体化全新诊疗服务,为亚健康人群、疾病早期及恢复期患者、术后患者、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群等开展疾病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健康服务。
“新院区秉承‘整合医学、关爱生命’的服务理念,创新开展康复医疗与临床多学科紧密协作模式,将人文、艺术、音乐融入医疗康复服务中,为各系统疾病提供临床治疗—康复一体化全新诊疗服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建设集“医、康、教、研”于一体的省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公益性三级专科康复医院,推进成渝双城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辐射云贵川等西部地区,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市级康复医学平台。
区公立三甲医院
提升区域医疗资源综合实力
区公立三甲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妇儿、口腔、慢性病诊疗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筑总面积合计约23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200张,分两期逐步开放。
据了解,医院将以打造智慧化医疗、绿色低碳的片区医疗资源配套为目标,主要以大渡口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医院所在地周边区域人群为医疗救治对象,承担区域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指导区域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在立足大渡口区群众医疗健康需求的基础上,医院还将与市级教学医院合作、专科医院组建联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同时,积极开展临床教育和科研工作,以重点优势专科辐射周边地区。
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公立三甲医院的顺利开工建设,将大力提升我区医疗资源的综合实力,为实现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医院的建成投用将进一步增加主城西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提高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的能力,有效完善我区医疗服务配套,缓解就医难等民生问题,全力助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