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杨衍育,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驻跳磴镇蜂窝坝村第一书记。2021年12月被选派至跳磴镇蜂窝坝村后,致力于蜂窝坝乡村经济发展,以“蜂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带领村民建设美丽新家园,走上了致富道路。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
记者 师瑶
“我的家乡在蜂窝坝,那里有我美丽的家,我爸妈说蜜蜂满山坡,那是因为村民种花了。金剑山上的白云朵朵,猫儿峡水泛清波,月亮洞里有神仙住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
这首歌,是蜂窝坝村第一书记杨衍育用歌曲《家乡》的曲调填词而作的蜂窝坝村推广歌——《蜂窝坝》。歌里有对蜂窝坝村的爱,还有这里最美的风景,杨衍育说,音乐能给人力量,让人产生信念,通过歌声可以把蜂窝坝村的美景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蜂窝坝村,同时把蜂窝坝村的特色农产品卖出去,让村民实现致富增收。
改变 头雁带飞蜂窝坝
沿着334国道前往蜂窝坝村的一路上,道旁的格桑花竞相绽放,缤纷的花带从村外一直延伸到村子深处,没人能想到,这条“花路”曾经堆满了脏乱的建筑垃圾。
蜂窝坝村的改变不止于此。2021年12月,时任大渡口区公安分局工会副主席的杨衍育,被选派到跳磴镇蜂窝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刚到村里,杨衍育就觉得这里“暮气”沉沉,“等靠要”思想重,村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也亟待增强。“到蜂窝坝村没几天,村委会办公楼一二楼的厕所就堵了好几次,只要一用水就会往外冒。他们说8年了都这样,通不了。”可杨衍育偏不信邪,买来疏通器亲自动手。不到半小时就解决了“顽疾”。杨衍育的“主动”令村干部们深受触动。那段时间,村里还发生了一件让杨衍育“汗颜”的事——承担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车路过蜂窝坝村时,竟有11名村民“抱团”拦车,声称想要过路就得留下“买路钱”“污染费”。
“村里落后,关键在于大家观念僵化落后。”在大渡口区公安分局从事政工工作多年的杨衍育意识到,要想改变蜂窝坝村,就必须要改变村里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他召集全村党员干部开会,自己带头检讨,和每个党员逐一剖析,统一思想认识。然后安排入户做群众工作,跟村民摆“龙门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解开村民心里的“疙瘩”。
同时,杨衍育还带着党员干部去乡村振兴示范点参观学习。见识过“别人村”村容村貌和产业规模,村干部们坐不住了。回村第二天,1社社长黄家富就带领村民,用半个月时间打通了老鹰岩、猫儿峡的旅游登山步道。其他干部群众也纷纷行动起来,民宿、餐饮、卡丁车、山地摩托……两个多月时间,村集体经济项目一项项建成实现,村干部们每天都主动找工作,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一个都没闲着,发展的氛围在蜂窝坝村氤氲开来。
致富 闯出乡村振兴路
“来之前,我看了很多扶贫的电视剧和纪录片,也学习了一些基层干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资料,再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从公安系统“跨界”到农村,杨衍育直言很“艰难”。
据了解,蜂窝坝村常住村民约200余人,多为老弱病残,无法外出务工,村民们主要以种地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村子底子薄,村民收入低,大家对未来没啥想法。”可杨衍育却对蜂窝坝村的未来充满希望,他花了一个星期深入走访,挖掘出不少特色资源,他说:“这里就像一张白纸,蕴藏着无限潜能,只要我们找准方向,认真描绘,一定可以在这里绘制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2022年1月底,杨衍育在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时,注意到村里有不少闲置的农房。村民想将这些房屋出租,但无人问津。“要是把闲置的民房由村里统一规划打造成民宿,有了收入就可以给大家分红。”杨衍育的想法迅速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大家将8套闲置房共30余间屋子入股到民宿项目。令所有人欣喜的是,这一次尝试,直接让蜂窝坝村在2022年春节期间赚到了2万余元的毛收入。不仅如此,民宿开业时,杨衍育从网上联系了一家卡丁车俱乐部,说服对方为村里提供了三台卡丁车供游客体验,为村里增收3000元。
有了民宿和卡丁车带来的“开门红”,村民们的干劲高了,杨衍育的信心也更足了。看见卡丁车项目收益可观,他利用村集体前期收入为村里购买了卡丁车、沙滩车各3台,把矿山越野做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紧接着,杨衍育又立足蜂窝坝村独特的景观,带领村民开发了叠石景区,并相继开发出与景区配套的叠石养生火锅、柴火鸡等特色美食,让游客来了既能玩得嗨,又能吃得过瘾。“单是柴火鸡,从2022年到今年一季度,就卖了35万余元。”谈及文旅产业拓展,杨衍育信心满满,“2022年,我们给全体村民共发放了100万元的分红,全面调动起村民参与建设蜂窝坝村的积极性。”
“过去,村里人一天的消遣就是打一毛钱的麻将,现在大家都不去了——因为忙!”杨衍育说。
投入 前进脚步挡不住
在杨衍育的工作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蜂窝坝村的历史文化情况,他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走访,并以蜂窝坝原有的金剑山、月亮洞、猫儿峡等景观为基础,结合月亮洞(原二十一兵工厂旧址)的抗战精神,规划出一条集健身娱乐、素质拓展、文化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活动路线,并亲自撰写解说词,每当村里有活动、或者有人来参观,他都主动当“导游”进行宣传讲解。“这些活动路线,可以更好地嫁接村里文旅产业的发展,既聚集了人气,也扩大了蜂窝坝村的宣传窗口。”杨衍育介绍,村里已接待了数十家单位来进行团建活动,也有不少游客对这里的历史风光感兴趣。
自从来到蜂窝坝村,如何让村民走上致富路就成了杨衍育心中的唯一念想,车子每周一箱油、鞋子每天一脚灰、回到家里一身汗已是杨衍育工作的常态。从跑项目、筹资金、要政策到抓规划、搞建设、具体经营等,他全部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杨衍育说:“我从小就生活在安徽农村,父亲去世得早,全靠母亲养大。小时候发奋读书想早日脱离农村,现在想的是回农村帮助村民脱离苦日子。”
在杨衍育的带领下,蜂窝坝村这个曾经连本区市民都鲜有人知的偏僻小村,成了节假日的乡村游“香饽饽”,获评全市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乡村治理示范村;参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正在打造数字乡村示范村、万企兴万村示范村。因工作实效突出,杨衍育也被推荐参评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什么也阻挡不了蜂窝坝村前进的脚步。”杨衍育坚信,在这片土地上,乡村振兴已开启新征程,他也期待着,能够像自己所写的歌词那样,让蜂窝坝村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