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聚焦大渡口,以《打卡工业遗存 重庆工业博物馆:老钢厂变形记》为题,讲述大渡口老重钢厂的变迁故事。
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尤其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现代化。大渡口区曾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1938年,为保存民族工业,汉阳铁厂西迁到大渡口,这就是重庆钢铁的前身。1965年,为服务重庆钢铁建,大渡口正式设区,逐步发展形成了以钢铁、冶金为主导的工业体系。2011年,重钢实施环保搬迁,原来的老厂区在城市规划改造中,变身成为重庆工业博物馆。打卡工业遗存,跟随记者走进这家博物馆。
总台记者 王磊:走进重庆工业博物馆,最先引起注意的就是一台蒸汽机,它也是镇馆之宝,是在清朝末期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购买的,上面还有“1905”的字样,就是在1905年制造,后来从宜昌市运到了重庆。这台蒸汽机有250吨重,它为重钢的生产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2011年,重钢实施环保搬迁,随着重钢型钢厂2700毫米中板轧机将最后一块钢板轧制完成,老重钢钢铁生产线全面关停,留下大量工业遗存。
重庆工业博物馆副馆长 官咏琴:重钢是一座百年的老厂,它是重庆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我觉得重庆工业历史文化需要有这样一个承载地。
重庆工业博物馆副馆长 官咏琴:这是重钢七十年代使用的蒸汽火车车头,当时的重钢老厂区,号称十里钢厂,内部的产品、原材料的运输就在内部的铁路交通网线上,通过蒸汽火车实现了运输的任务。
这是1940年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生产车间旧址,也是重庆现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工业遗产建筑。如今,这里布设了“钢魂”主题馆,呈现了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从成立、西迁至重庆大渡口,并在抗战大后方坚持生产、支援军工的恢宏历史。
重庆工业博物馆解说员 刘雯雯:1955年的时候经过多次更名,最终就更名为重庆钢铁公司。我们从这里的老照片上就可以感受到,当时老重钢厂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如今,重庆工业博物馆已成为探寻工业文化的地标,经常会有中小学生到这里参观研学。
重庆市大渡口区文旅委负责人 郭峰:二期建成以后,我们将引入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来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
总台记者 王磊:我脚下的这段铁轨就是当年重钢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锻造的铁轨,轨道、枕木、石头,都是当年的实物,这条铁轨也留下了历史的印记。重庆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悠久的工业历史需要通过工业遗存保留城市的文脉和历史,并不断传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肩负起推进中国工业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庆正在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汽车摩托车支柱产业集群,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