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位于新山村街道翠园社区的浦茵家中,一进门就看到客厅摆满了她这几年来的麦草艺画作品,有威风凛凛的老虎,栩栩如生的孔雀,腾云驾雾的飞龙……
“我名字里有‘草’字头,没想到真就和麦草结下了不解之缘。”已过花甲之年的浦茵边制作麦草艺画边笑着对记者说,“退休后我喜欢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2017年夏天,社区有名额去学习麦草艺画,我就报名参加了。”
“刚开始学时,对我来说难的是绘画基础和烙画技术。”浦茵说,学了麦草艺画之后,她又到老年大学学习绘画,并回家不断练习烙画。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已被区文旅委评为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麦草艺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浦茵向记者讲述完她与麦草艺画的故事,又讲解起了麦草艺画。原来,麦草艺画又称麦秆画、麦烫画、麦秸画、烧烫画等,是以麦秆为原料进行创作的,其起源可考究到东汉,盛行起于隋唐,已有千年历史,是我国民间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被誉为“民间剪贴艺术瑰宝”。它融合了国画、烙画、刺绣、剪纸等诸多艺术手法,经三十几道复杂工序制作而成,画面古朴典雅,散发自然光泽。
浦茵介绍,要把麦秆制做成一件件精美的麦草艺画工序很多,包括蒸、煮、浸(把麦秆处理软)、剖、刮(剪破后将绒毛刮去)、碾(碾平)、贴(贴在纸上)、剪(剪成需要的形状)、烫(用烙铁烫图案)、粘贴、组合(成图)等十几道工序,通常一幅简单的麦草艺画要制作一到两天才能完成,得动数百次甚至上千次剪刀。
目前,浦茵共创作了麦草艺画百余幅,在专注创作麦草艺画这项工作的同时,也在闲暇之时,前往幼儿园去教教孩子们,把麦草艺画传递给下一代。她希望,这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技艺技法的麦草艺画,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欣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