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塑魂 > 新闻速览 > 正文

修鞋匠人蒋清和:手上功夫 足下如故

发布日期:2020-07-27 16:44
摘要:修鞋是一门传统的手艺,坏掉的鞋子经由修鞋匠之手,能化腐朽为神奇,又重获“新生”。

“四季坐守尘埃里,笑看行人步态盈,修修补补三十年,污浊双手铸匠心。”修鞋是一门传统的手艺,坏掉的鞋子经由修鞋匠之手,能化腐朽为神奇,又重获“新生”。而随着岁月流逝,这一老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为数不多的修鞋匠秉着对老手艺的坚持,仍然坚守在街头巷尾,蒋清和便是其中的一位。

蒋清和的修鞋店已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钢花社区的一条小巷里头开了40年,没有任何招牌的店内,顾客却人来人往。

蒋清和正在修理鞋子  (摄影:王玲美)

苦练手艺 “翻新”顾客生活

蒋清和今年70岁,40年前,他从老家四川南充来到大渡口,在钢花路的黄桷大楼下支起了修鞋摊。一架老式手摇补鞋机,一个装满剪子、锤子、锥子等工具的老旧工具箱,一些鞋底子、胶水等小物件就是蒋清和当时谋生的全部行头。

蒋清和是半路出家,30岁时才开始研究修鞋。凭借着曾做木匠、石匠锻炼出来的动手能力,他只花了几天时间就学会了修鞋的基本方法。胶水粘补、锤子钉底、缝鞋机缝边……修鞋是门手艺活,入门很容易,但想要做好做精,就只有靠苦练。

“那时候没有下班这个说法,接到的鞋子要赶紧修,修完自己觉得不满意还要返工,有时候晚上睡觉做梦都在想修鞋。”蒋清和说,三十几岁时,身体好,每天早上6点出摊,凌晨4点左右才回家,修完顾客的鞋子还要拿旧鞋来研究练习。

凭着一双巧手,蒋清和在大渡口扎下了根,经过几年积累,他的手艺也被越来越多人肯定,经过口口相传,蒋清和成为了附近有名的修鞋匠,不少顾客都被他的好手艺折服成为回头客。

几年后,蒋清和在修鞋摊旁边租了一间门面,结束了“露宿街头”的日子,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后,他又开始自学开锁、配钥匙等技能。

蒋清和正在修理鞋子 (摄影:王玲美)

一锤一锉 “修”出幸福日子

蒋清和的修鞋店在小巷子的拐角处,很不起眼。说不起眼,是因为它连一个门牌都没有,只有一块挂在门口的白色木板上,写着修鞋、修锁几个字,店面大小虽不足十个平方,但店内干净整洁,工具摆放十分整齐。

“老蒋,你看看我这双鞋还能修不?”记者采访时正遇到王女士来到店里修鞋。王女士是店里的常客,她信赖蒋清和的手艺,皮鞋出了问题都是找他修补。“可以修,你过会来取吧。”说完蒋清和就从王女士手里接过鞋。

蒋清和戴着老花镜仔细看了看鞋子,然后取来一把錾刀,把鞋子破口处用錾刀錾齐,接着由外往里塞进一块鞋皮底子,再把鞋子架上补鞋机,一手拿鞋,一手摇着机臂,“咔哒咔哒”,没一会鞋子就修好了。

说起自己的修鞋手艺,蒋清和显得十分自信,他说:“就是因为我的手艺好,虽然店面偏僻,但仍有顾客会来找我修鞋。”

同样是修鞋,蒋清和能收获这么多回头客的秘诀是什么呢?蒋清和介绍:“根据鞋子需要修补的程度,选择最合适的修补方式,让修好后的鞋子不仅耐穿还美观。”比如为了保证鞋子美观,蒋清和修鞋基本不用线缝,都是用处理剂粘,且很少有人能粘得像他这样好,基本不会再次脱胶。其次,出于对顾客认真负责的态度,十几年前,他还咬牙购置了一台砂轮机。“我是大渡口第一个买这个机器的修鞋匠,因为这个机器打磨出来的鞋底比手工的更光滑。”蒋清和说。

时间再倒回十几年,是修鞋行业的黄金时期,修鞋匠“遍地都是”。尽管市场竞争激烈,可这没有影响到蒋清和,一直以来,他的生意都比很多同行要好。黄金时期那几年,他月收入最高可达6000元。靠着一双手,他养活了一家人,将老家的房子从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后来又在大渡口给一双儿女分别买了一套房。

坚守40年 承载一段旧时光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念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对于鞋子这种消耗品,人们更多的是讲究款式和时尚,往往鞋子还没穿旧就淘汰丢弃了,修鞋的生意自然也大不如前。如今,蒋清和每个月只能挣一千多元甚至更少。面对这种市场行情,蒋清和把这当成一种正常现象,看得很开。

如今,蒋清和已到古稀之年,长年累月的高强度手工劳动,已经让蒋清和的手指有些变形,双手布满老茧和裂痕。因长期近距离接触各种处理剂等化学用品,蒋清和的鼻子受了刺激,现在已经失去了嗅觉。

几年前,儿女便劝蒋清和退休,但他却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他说,来找自己修补的都是老熟人,拿着东西找不到人修,会给别人造成麻烦。如今,蒋清和仍然坚持每天营业半天,老熟人们都会提前电话预约,他便到店内等着客人。

几十年下来,蒋清和的修鞋店“走”出了数万双“新”鞋,更重要的是,他带出来了很多徒弟。有的徒弟十几岁就出师,现在也都四五十岁了,也都还在继续干这行,这门修鞋的老手艺正在代代传承下去。“这几十年,我觉得很值得。”回看过去的日子,蒋清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