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长江边新港码头下着大雨。身披雨衣的陈江,用手机拍下水位标尺线上的刻度后,迅速将照片传到街道防汛工作群里:7日下午4点,新港码头水位175米。
陈江用手机拍下水位刻度(摄影:罗超)
上报水位后,陈江并没有立即返回办公室,而是冒着大雨、踩着淤泥,往义渡古镇的方向继续巡查。“老师,雨这么大,江边危险得很,最好不要在这里逗留!”看到江边行人,陈江走上前去提醒他尽快离开。看到被大雨冲到江边的少量垃圾,陈江随手捡了起来。如果垃圾特别多,他还会通知社区,安排专人来清理……
陈江是重庆市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马桑溪社区的工作人员,进入汛期后他多了一个身份——水位监测员。
马桑溪社区紧临长江,辖区有约2.5公里的江岸线。因城市发展需要,社区目前已基本上没有人居住,只有火车站、中铁十六局、制面厂等几个单位的百余名职工。进入汛期后,按照上级要求,每天上午、下午,作为水位监测员的陈江都会前往新港码头水位标尺线监测水位,并巡查汛情。因为办公室靠近新港码头,巡查到义渡古镇后,陈江需要原路折返回来。巡查一次约5公里,每天两次差不多要走10公里。
今年4月进入汛期以来,陈江就一直“钉”在了这个岗位上,节假日不休。看到水位正常,陈江就会稍微安心一点;要是水位上涨,陈江的心也会随之揪得紧紧的……两个多月来,他成了守望长江的“哨兵”,每天的重复巡查很累,也很枯燥,但陈江知道水位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我将水位及时上报后,便于街道第一时间掌握汛情。一旦超过警戒水位,相关单位能够按照预案迅速采取防汛措施,这对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陈江说,他还会根据降雨实际情况,增加监测巡查的次数。
一个多小时后,从义渡古镇巡查返回的陈江,脸上全是水,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脚上的鞋子被淤泥包裹住,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